作者 | 小椰子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来源 | 小椰子专栏(ID:xiaoyezizhuanlan)
1
最近,热搜上挂着几件让人匪夷所思的事情,椰子我不吐不快。
比如,有人投稿称,自己的舍友是贫困生。
在广东最近热到不行的天气里,为了省钱老是不让其他舍友开空调,连遥控器都要藏起来。
投稿人又想开空调,又怕直接帮舍友交空调费会伤她自尊,就想了一个办法:
让舍友帮她带早餐,一次给她20元。希望这笔额外的收入可以让她愿意交空调费。
舍友本来就天天要去买早餐,所以只是顺便的事,又能赚到20,何乐而不为呢?
万万没想到,一个学期过去了,舍友的男朋友在情人节多了一双AJ。
代入一下投稿人的视角,真的会心塞至极,有种善良全都错付了的感觉。
有人晒出了自己的同款室友,做出的事也是让人十分难以理解。
室友昨天说肚子痛,痛了一天了,投稿人便好心地说,要不我陪你去医院吧。
结果陪了她去完医院回来,收到了来自室友的这样一则消息:
“打车费13块嗷,你转我7块就行啦。”
附上一个开朗小女孩的动图表情。
投稿人想不明白,自己明明是特意陪她去的医院,又花时间又出力。
结果打车费居然还要AA,甚至自己还要承担多一点,简直离了个大谱。
但人家都开口要了,能有什么办法,只能弱弱地问一句:“咋是7块啊?”
对方开口了:“我跟我朋友都是这样算的,0.5算来算去好麻烦。”
什么话都让她说了,什么便宜也都让她占了。
你会以为这只是个例,但评论区里,很多人都见怪不怪:
“高中室友胃疼担心送医院,照彩超的钱出了,结果被胃疼室友骂多管闲事。”
“真的存在,因为我遇见过类似情况。”
按正常人的逻辑,真的很难理解这类人的脑回路。
你向他们释放善意,无数次倾心相助,结果他们却把你的好踩在地上反复摩擦。
知乎上有这样一个问题:“你从哪一刻开始决定不再善良的?”
有个点赞很高的回答是这样的:“别人把你的善良当成理所当然的时候。”
是啊,人性最丑陋的一面,便是肆无忌惮地消耗别人的善良,辜负别人的好意。
2
主持人孟非说过一句话:“有时候容易受骗是一种善良的表现。”
善良本身没有错,错的是那些消耗他人善良的人。
有人在下雨天路过美罗城,看到那里有个老奶奶在卖白玉兰挂件。
那瞬间她心里有点不好受,觉得老奶奶年纪这么大了真不容易,就蹲下来问老奶奶卖多少钱。
结果老奶奶开口了:“25。”
发帖人一开始还以为自己听错了,因为正常像这种小花手串、挂件,都是几块钱一个。
确定是25元之后,发帖人就要了3个,老奶奶却直接让她买4个,理由是“比较好算钱”。
发帖人准备扫码的时候,老奶奶甚至又塞给了她4个,发帖人当时还以为是送的。
结果老奶奶说:“一起给我200。”
评论区里,很多人都现身说法,称自己都被那位美罗城老太太坑过。
甚至还嘲讽过别人:“买不起问什么价钱,穷鬼别影响我做生意。”
广州街头,一位老大爷深夜还在摆摊卖桂花栗子糕。
一位女孩看见了,有点心疼,为了让大爷早点能收摊回家,就特意上前照顾大爷的生意。
结果大爷随意一刀下去,一称,说72元,女孩只好买回了家。
一尝味道,又是一言难尽。
内蒙古一家超市门口,两个善良的女生看见一位打扮穷困潦倒的大叔,便特意买了两包饼干送给他。
结果大叔转身就进了超市,称希望把饼干换成烟。
商家拒绝了,大叔便恼羞成怒,当场把饼干摔在地上踩碎,还踩上好几脚。
有时候,善良就是这样一点一点消失的。
作家莫言在《晚熟的人》中提到:
“善良的人都晚熟,而且是被劣人催熟的。”
所谓的劣人,正是像这样消耗他人善良的人。
当一个社会,充斥着大量消耗善意的人和事,好人只会越来越心寒。
3
2条建议,椰子想要送给你。
1、警惕“登门槛效应”,远离一切消耗你的人和事。
心理学上,有这样一个词,叫“登门槛效应”,又叫得寸进尺效应。
指的是: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,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。
就像登门槛一样,一步一个台阶,循序渐进,在你不知不觉中榨干你的剩余价值。
你一味的付出,就容易让人产生理所当然的心理,一旦停止了,对方甚至还会反过来指责你。
没有边界的心软,只会让对方得寸进尺。毫无原则的仁慈,只会让对方为所欲为。
看过这样一段话,令人醍醐灌顶:
“有些人走进你的生活不是来爱你的,而是来利用你的。
他不会给予你生活的价值,反而会索取你的一切。
他们不会把你当作一个人去看待,而是把你视作一个机会。
他们爱你不是源于情感,而是可以从你身上榨取价值。
他们并没有忠于你,而是忠于在你身上得到的好处。”
别让不值得的人消耗了你的善意,遇到不合理的请求,一定要勇敢拒绝。
2、将人生当作一场无限游戏。
你有没有观察过,在自家小区门口的早餐店买的包子、馅饼等早餐,性价比往往比在火车站附近买的要高得多。
这是因为在火车站开早餐店的人,做的常常是单次生意,追求的是短期利益的最大化,而小区门口的早餐店,需要的则是小区辐射范围内顾客的认可和信任,所以追求的是细水长流、薄利多销。
有本书叫《有限与无限的游戏》,书中提到过这样一个观点:
这个世界上有两种游戏,一种叫有限游戏,它以赢为目的;
而另外一种叫无限游戏,它以延续为目的。
世界上有很多有限游戏,比如象棋、足球、战争,都有一个成王败寇的结局。
但人际关系、人生却不一样,是一场无限游戏。
经常贪小便宜、肆意辜负他人好意的人,眼界狭隘浅薄,永远收获不了真正长久的关系和深层的幸福。
而经常释放善意、主动帮助别人的人,则会慢慢积累他人的尊重和信任,从而收获更多温暖与美好。
一旦你用无限游戏的思维去理解人生,你就会发现,自己看待问题的视角会被无限拉长,当下的困惑和不甘也将不复存在。
善良是一种选择,更是一种能力。
共勉。
*作者:小椰子,用独特视角解读热点事件,陪你每天一起认知升级。畅销书《你的自律,给你自由》正在热卖中。在公众号:小椰子专栏(ID:xiaoyezizhuanlan),回复“爆文”,送你一份我整理的提升自我方法电子文集。
你点的每个在看,都是对生活的一份加油!
关键词: